真希望很多事情是愚人节消息

时间: 2023-09-29 07:52:32 |   作者: 腰带

product description

  早晨7点半左右醒来,阳光像瀑布一样流进房间,鸟在窗外叫,远处传来机车轰鸣声。似乎是美好的一天。

  智能手机出了问题,没有宽带,我看不到上海发布、浦东发布,小区群也看不了,心头茫茫。

  细听了下,似乎没有说话声,周边还是很静。起床,走上阳台,隔壁小区看不见人影。

  悄悄出门,像做贼似的下了楼,拉开楼门,没看到人,只见每栋楼前都摆着垃圾桶。

  过了一阵子,一个白色防护服推着垃圾车过来了,我赶紧问他,师傅,我们小区解封了吗?你没看上海发布吗?疫情太严重了,至少还要再封一星期吧……

  我怏怏回了家。看来,浦东人民决战愚人节,一举击溃新冠的战略,没有收获理想战果。

  8点多,外面传来轰鸣声,从窗子望出去,一个白色防护服背着喷雾器,对小路和楼栋入口进行消杀。这场景,像两年前的武汉时一样。

  之后,小区就陷入默片时代。从窗口望出去,一只灰鸟在路上散步,一蹦一跳,旁若无人。一个爷叔在自家的小园子里做操,两只手前后甩,又从园子这头走到那头,从那头走到这头。

  阳台前的樱花树,似乎已经完全打开了,花团锦簇的一树。往年,这棵樱花在小区里总是最后开放,等它们的花败了,春天就结束了。

  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了。当天下午,当手机从垂死的昏迷中醒过来,我才逐渐了解了一些信息。

  这天,上海卫健委通报称,2022年3月31日,全市新增358+4144,浦东新增180+2227。

  3月31日晚上,上海发布称,4月1日5时起,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综合研判筛查结果,分别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进行网格化分类管理。

  8点半左右,群里晒出镇里的告知书,说自4月1日5时起,我镇全域继续封控。出现阳性的小区(单位、场所)所在网格化单元及毗邻网格化单元,划为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阳性楼栋封闭14天,其他区域7天封闭管理+7天社区健康管理,开展相应频次检测。

  群里议论纷纷。在镇里严峻的疫情局势下,大家慢慢地不再讨论解封了,而是退而求其次,说目前小区尚未发现阳性,而封控区是阳性小区,看看能不能争取成为管控区。

  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落实7天社区健康管理,其好处之一,是可以下楼了。

  一位邻居说,咱们要是能管控,业委帮我们安排安排,控制人数,下楼溜达溜达,尤其是慢病三高人群,走走路;还有孩子们,更需要出去运动,眼睛和情绪都需要阳光。

  一位邻居提议,要不,分时段开放某号下楼走走,老人第一,孩子第二,年轻人最后。监狱都有放风时间。

  不少邻居附和:分时段出去走走,到时自律回家,过时间一律不准出楼。违规的就取消放风时间。

  有邻居说,盒马在周边都开通了,没我们小区,盒马难道最终需要和居委协商确定?

  居委回应称,隔壁那个街区不是我们申请的,是盒马逐步开放的,昨天打他们电话,说我们不在他们配送范围。

  邻居们继续自救。有邻居呼吁大家填写盒马社区集单地址收集,大家一起提交需求。

  大家不时讨论着镇里的病例,说镇里短时间内清零,堪比登月,说周边一个小区,数据异常,要重新复核筛查,弄得人心惶惶;说附近某小区几乎团灭,病毒是外面快递、外卖、团购带进来的……

  小区沿街开有一家菜店,菜店有窗户通往小区,小区封闭之后,也有邻居通过窗口买菜,每天也有外来车辆赶来采购。这天下午,有邻居发现,菜店门口来了警察,之后就上了钢板,一下子陷入恐惧中。“如果真是的话,那我们小区要有很多密接或次密接了”

  之后,有邻居说,是城管封的,不是防疫部门,如果有阳,封的话,有大白,有警车。

  我打电话给隔壁镇的一个朋友,他说小区还没有解封,这几天大概出了六七个阳性。昨天,他带着爱人去看病,说医院里都不愿意接待……

  一个媒体朋友的小区也被封着,有武汉朋友笑他,“笑死,在武汉都没关,回上海封家里了”。

  我在群里看到信息,“好消息是:浦东除了有确诊的12个街道和24个镇,其他都可以解封啦。坏消息是:浦东只有12个街道和24个镇。”

  浦西地区的核酸筛查全面展开,涉及1600万人、12个区……上海发布称,4月1日3时至5日3时,浦西范围内所有轨道交通站点均封站停运,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禁止运营……

  4月1日,一个关于南京路的视频在网上流传,镜头掠过美轮美奂的外滩、南京路,空空如也。“这一个地区大家很熟悉,就是上海的外滩和南京路,但是我在拍摄的过程中,心情是非常沉重和难过,这种场面在南京路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是史无前例的,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开创摩登商业时代,它的繁华程度闻名世界。在上海有两句话非常形象,热闹的南京路看人头,优雅的淮海路看梧桐,可想而知这条马路的人气,人流是多么地旺啊……”

  “麻烦朋友帮忙时,看到’你这在外面还不定到何时呢’,恍然这一程似逃难”。

  一位朋友说,这在上海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一天。2500万人强制集体室内活动,城市停摆,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过的大型社会实验。每过一天经济代价都是巨大的。

  一个歌曲视频《封上海滩》也在网上流传,旋律来自电视剧《上海滩》,只是换了歌词:“没有猪,没有牛,没有菜心,清光了土豆,淘物资,半封城,突发封区,仿似被扣留……”

  这旋律唱得荡气回肠,依稀让人想起上海滩的往昔荣光,让我觉得,封上海滩是一条愚人节消息。

  浦西民间的4月1日,一位朋友用了6个字,为市民生活做了概括:核酸,放风,领菜。

  一位朋友说,上次核酸在健身区域,空间大些,但人员密度还是略高,这回改变地点和路线,安排合理,蛮好。

  一位朋友说,某某花园必须点赞,小区全部由志愿者承担工作,自己去物业经理处报名,每幢楼错时通知,每人按一米划线站位,有人负责扫码,几乎不用等待,全部流程三分钟。安全、高效。

  一位朋友说,家里领导昨天半夜挨家挨户发检测盒,刚才下楼做核酸,隔空相望。检测好的小朋友一路跳绳回家。

  一位朋友说,上午居家做核酸,所在小区才几十户人家,非常快的,一个个门牌号下来搞定。

  一位朋友说,因为提前一天进行了方案设计和路线勘查,所以今天的核酸检验测试非常顺利,300多位居民,不到四个小时全部完成,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位朋友说,第一次穿这种防护服,昨天入户扫楼登记核酸人口,今天协助社区全员核酸,感觉问题还不小,最严重的问题是社区、物业、业委会三家如何整合。

  傍晚时,一位朋友晒出天上的云,鳞次栉比的样子,他说,感觉今天的都在排队做核酸。

  一位朋友说,可能是考虑到本小区整体封控第五天了,大礼包比想象中来得早。某区和舟山/宁波是否有什么共建关系,似乎每个街道都有带鱼。

  一位朋友说,我们这就发了一只鸡腿,然后问菜呢?说昨天运来的都烂掉了,真的是无语。

  一位朋友说,晚上收到居委发的菜,是叮咚配送的,感谢尽职尽责的楼长阿姨,和在这条供给线上的叮咚人。

  一位朋友说,做完核酸,回程看到隔壁小区,有人跟我们大声聊天,她们有一个阳性无症状,已经发菜了,我们啥都没有。中午简单下了些面条,用腊鸡腿毛豆做浇头,打发掉了封控第一顿。

  这是浦西封控的第一天。一位朋友说,看架势(4月)5号决然是解不了封。大局已然如此,只望能守护住家小平安。

  4月1日,我在浦东继续封控,一些令人难过的消息穿越栅栏和围墙,不断传来……

  在很多人缅怀张国荣之际,一条微博称,自己的租户跳楼了。那是一个女孩,90后硕士研究生毕业,已落户上海。不久前就表示交不起房租了。“她在朋友圈感叹入不敷出,封控隔离的十多天,她的精神状况已出现非常明显的异常。”好在姑娘后来在医院抢救,保住了命。

  一条养老院感染的报道也在流传,说一家大型老年护理医院爆发疫情,最近几天有多名患者死亡……

  一位媒体朋友说,有同行说,反正在国内也不能报导这样的新闻,有什么用?我想,至少 让大家关注下养老院老人的情况,也给大家打个预防针:还是有死亡个案的,但大概率是没打疫苗的老人,跟香港的情况类似。

  一位朋友说,在孤岛中,每天对手机十小时,PTSD。手机闪烁焦虑的信号,失去手机就像在漩涡中心失联,刚刚有两个人在哭泣,室友阳性了,猫怎么办?

  一位朋友说,下午看到饿急了的老人抢志愿者的饭盒,又好气又想哭,某某核心地段的老人,没逼到绝路,会那么凄惨悲切?单位里的咸蛋被我带回了家,如果再封十天我也要煮粥了,不过,还有音乐和啤酒,还有张国荣。

  “就拿现在的上海来讲,人民群众除了害怕新冠之外,更害怕买不到菜、配不到药、看不了病、紧急状况得不到及时救治……现在上海人不怕确诊阳性,只怕确诊了阳性把你拉去隔离点却又不管你。

  “由于疫情问责制的存在,一些官员一方面在防控措施上层层加码,另一方面在舆论上纵容了那些令人恐慌的消息……那些故意制造恐慌的言论,远比病毒本身的危害更大。放任这种言论的传播,而将理性的声音全部噤声,老百姓生活在这一信息茧房中,反过来又会加固这种恐慌情绪。任何人试图澄清一些问题,都会被恐慌的老百姓视为破坏大局——比如张医生。

  “张医生说过:‘抗疫不是目的,老百姓的安定才是目的。疫情不会终止,但我们都期盼过上正常的生活。’——这样一个世界上,先有了人们对某种疾病的恐慌,然后才有了‘疫情’;哪怕这种疾病已不再可怕,只要人们还在继续恐慌,‘疫情’就不会结束,就没办法过上正常的生活——最可怕的敌人,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恐惧。”

  120急救事件仍在发酵。浦东卫健委发了调查情况通报,当事人“秋秋也是阿秀”认为报告和实际内容还有不符,出面自述事件经过,把个人经历的悲剧转化为公共议题:

  “回看整件事情,并不是要把我们老百姓和医生放到对立面。因为在这件事情中,还是有很多热心负责的医护出现的,比如来支援替我父亲急救的大白……在这里,我们是要探讨面对这种突发情况,面对轻重缓急的病情时,医疗资源如何分配,有关人员怎么样来判断。因为我相信,在接下来的疫情期间,还是会遇到同样医疗资源紧张而造成重症不能马上得到救治的情况。我就是想问问,我们还能做的更好吗?大家还可以做的更好吗?

  “我父亲的悲剧已经无可逆转,我希望他的离开能让整个体系得到优化,更完善,让每个病人都能够获得妥善的救助。”

  不少朋友转发了“秋秋也是阿秀”的信息:“120急救事件当事人把个人经历的悲剧转化为公共议题,有理性,有关怀,了不起!”

  一位朋友说,“上海疫情爆发之下,类似矛盾可能还会发生,希望我们大家增进共识,加强沟通,彼此都以守护生命为重,早日度过艰难时刻。一位120前辈跟我说,’制度和规则均难以穷尽院前现场的复杂情况,保持医者仁心,秉持生命至上才能灵活变通的处理好突发事件。’”

  此外,上海某社区业主集体签居家隔离“生死状”的事情,也在网上流传: “若本楼出现阳性,基于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原则,在无症状征兆的情况下,全体居民愿配合自愿居家隔离的邻居,不驱赶不强制转运,邻里互助,责任共担,后果自负。以下各居住单位就此立约做投票。”

  文章《看到一点希望》对此高度评价, 称这样的立约了不起,防疫部门应该感到欣慰,并乐见其成(如果不能推广的话)。因为现在方舱医院的铺位非常紧张,这个小区里的人放弃,最起码节约了公共资源。

  上海这个小区“立约”了不起的是,它不是一个人、一户家庭的事,而是涉及到“公共”。它需要广泛的交流,大家认识到风险(自己在家抵抗病毒),也评估它的收益(不去过方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承诺不揭发他人,“不驱赶不强制转运”。

  大城市的小区自治,是一个城市繁荣和安全的基础。上海某小区的人,他们正在试图克服恐惧,如果你要过自己期望的生活,就要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文章说,这是应该发生在春天的新闻。这就希望和生机,虽然可能仅仅是一点点。它是都市自发生长出来的。

  有网友称,这就是优等生自学的能力!虽然现在的防疫法不允许,但是法律的推进有时是需要大家推进的。

  也有网友担心:想多了,只要还是清零政策,就不会让你在家隔离,不然建那么多方舱干嘛?

  一位朋友说,所谓社区自治,二十年前曾经破题,又生生停滞了二十年,不知何时才会再获生机?今天看票圈流传浦东某社区业主集体签居家隔离“生死状”,既觉感动,又觉悲凉。

  一位朋友称,上海乃至全国城市的软着陆,需要一个全民心理认识的调整过程和全系统恐慌预期的降级过程。上海人民正在为我们艰难探路。

  此外,我也看到,源于2020年武汉抗疫的NCP生命支援团队,在招募上海志愿者。

  信息称,团队主要工作内容为:面向居家患者(包括新冠感染、非新冠急重症)的线上问诊咨询、关怀;开发《第三版新冠患者居家隔离诊疗指南》、志愿抗疫资料库等线上产品;响应、支援特殊困难个体的紧急求助;支持社区、救援队伍的抗疫、消杀工作的开展。

  团队计划招募:线上专业医护志愿者、线上关怀组志愿者、城市机动志愿者(线下)、线上服务志愿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已有多人被拿下!张军谈司法腐败:司法不作为也是腐败,是在助推、酿成腐败,人民一样深恶痛绝

  恒大重磅公告: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采取强制措施!身家已缩水超90%

  Marshall Motif II A.N.C.轻体验:熟悉的摇滚气质,低音强势

  花家地实验小学花家地校区举行中秋国庆双节主题教育活动 教育头条 ·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