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时间: 2023-08-18 10:52:28 |   作者: 拉链

product description

  从南京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辗转到喀什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现代快报广大热心读者捐赠的3万多件爱心衣物,经过近5000公里的长途跋涉,终于顺利抵达目的地。

  为了确保将大家沉甸甸的爱心送到最需要的孩子手上,快报记者12月21日就赶到新疆,在冰天雪地里工作了3天3夜,协调运输派送。

  数九寒天,新疆孩子们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心、暖意和真情。在克州亚克阿其克希望小学发放完衣物时,全校121名孩子自发跑到校门口送记者,还让快报记者一定要代他们“感谢江苏人民”!快报特派记者 钟晓敏 文/摄

  12月1日,现代快报联合腾讯网、新疆都市消费晨报发起了“与爱同行·衣加衣”活动。短短7天,快报就收到了全省广大热心读者捐赠的3万多件御寒衣物。

  12月18日,这批物资经过8天8夜的长途颠簸,终于抵达3300多公里之外的新疆乌鲁木齐都市消费晨报“受捐点”。

  不过,乌鲁木齐也只是中转站。因为阿勒泰地区孩子的过冬棉衣已经解决,这批物资要继续运往喀什和克州,再分发到10所学校。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166万平方公里,每个大城市之间相隔都非常远。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和克州,有1400多公里!

  为了将这批物资尽快送到孩子手中,新疆都市消费晨报在衣物从南京启程时,就在报纸上刊登了消息,向当地征集爱心物流。

  “江苏人民献爱心,我们也要尽份力。”当地一家叫龙昊远的物流公司爱心接力,答应免费将这批物资分批运往喀什和克州。

  12月19日上午10点,该公司派出一辆载重20吨的大货车,并让经验比较丰富的老驾驶员吐尔逊·托合提开车护送这批爱心物资。

  新疆都市消费晨报的同行和记者说,当地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雪,道路非常滑。“如果顺利,3天可以到达。但如果大雪封路,这批爱心物资可能还要打道回府。

  “这是我第一次运送这么多爱心物资,很感动,我一定要顺利将这份爱心送到南疆,送到孩子们心里。”12月20日晚上,记者与吐尔逊·托合提师傅电话连线时,他高兴地说“快到目的地了”。原来,为了尽快将爱心送到孩子们手中,他和另外一名驾驶员轮流开车,夜里都在赶路。

  清晨6点,天才蒙蒙亮,记者已经在赶往南京禄口机场的路上,而到达乌鲁木齐已是下午3点半。下了飞机,记者即有“穿越”时空的感觉,乌鲁木齐与南京有两个半小时时差,3点半正是当地人吃午饭的时间。要命的是,这里线℃,记者出了机场感觉像掉进了“冰窟窿”。

  出发前,记者穿了3条保暖裤,还特意买了2.7斤重的羽绒服,以及厚厚的围巾、帽子、手套。在南京,记者捂得浑身冒汗,可是这些装备在乌鲁木齐并不“给力”,飕飕的冷风很轻易就穿透了衣帽,冻得记者头疼。

  记者顾不上休息,一边焦急等待吐尔逊·托合提师傅的消息,一边与都市消费晨报的记者商量下一步的运输计划。

  记者倾向物资到喀什和克州之后,第一个发往克州的吐古买提乡玛依丹村小学。克州地处我国最西端,95%以上的地方是山区和戈壁。吐古买提乡玛依丹村小学就坐落在大山里,海拔2000多米,距离阿图什市60多公里路程。山上已经零下30℃了,学校98名学生急需这笔物资!可是,玛依丹村小学校长和记者说,那里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雪,越野车都没办法开进山里。怎么办?记者决定抓紧时间,先去克州阿图什市阿湖乡亚克阿其克希望小学。

  记者乘坐22日晚10点飞往喀什的飞机,23日凌晨1点多,才辗转到克州。克州团委书记努尔夏提·铁来西、喀什团委书记刘四宏得知记者过来给孩子们送爱心衣物非常感动,主动派人与吐尔逊·托合提师傅“对接”,收下了这批物资。

  12月23日中午12点,记者在克州团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乘车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穿行,赶往亚克阿其克希望小学。

  车窗外是一片茫茫戈壁,还有寸草不生的“光头山”,连绵不绝。因为前一段时间这里连续下大雪,山上白雪皑皑像盖了层毛毯,景色很美。可惜的是,路上的积雪经过碾压,上冻之后变得又硬又滑,记者坐在车上都能明显感觉车轮打滑。

  在群山间,能够正常的看到一间间由土块垒砌的小坯子,偶尔也能看到砖头盖的房子,克州团委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这些就是当地农牧民的家,能盖砖头房的人家,经济条件算是不错的。”

  开了大约半个小时,克州团委工作人员指着一个简陋的大院子,和记者说:“学校到了。”校长沙依提江及时打开了铁门,他已经站在门口等很久了。

  进入校园,右手一排六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就是学生的教室。沙依提江介绍,这所学校是1964年建的,2004年在一家爱心企业的援助下得到了全新改建扩建,在此之前全是土坯房。如今全校有6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班。

  “嘟——”伴着响亮的哨子声,得到信号的孩子们立即从教室里跑了出来。本来很安静的校园,一下子沸腾起来。原来,老师已经提前将记者要来送棉袄的消息告诉了孩子们,他们特别兴奋,脸上挂满了笑容。

  学校老师帮忙将装衣服的箱子搬到国旗下,6个班的孩子排成了6排等着发放新衣服。6个班一共有121名学生,其中贫困生有107个,另外14名孩子家庭条件略微好一点。

  “阿姨好”“谢谢”……这121名维族孩子每人拿到一件新棉袄一条新围巾后,用简单的汉语向记者表达着他们心中的感谢。

  还有两名小学生每人手上拿着一幅画跑到了记者身边。记者发现,这两幅画上,画的是几个身穿各民族盛装的小朋友手拉手在跳舞,上面还写着“感谢江苏人民”6个字。

  “这两幅画,代表的是孩子们对现代快报以及快报读者的感谢之情。”沙依提江介绍,学校场地很小,全校只有一台电脑,没有图书室和活动场地。在有限的条件下,学校坚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比如手工制作、书法、汉语会话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绘画也是其中一项内容,平常孩子们只有在教师节这样的节日,才会给老师献上自己的作品以表达对老师的喜欢和感激之情。

  零下11℃,孩子们穿得都不是很厚实。有的孩子只穿着一件毛衣,外面罩着一件已经很旧的小棉袄。所以,在发放棉袄时,记者和克州团委的工作人员顺手就把包装拆了,帮孩子们把衣服穿起来。看出来,孩子们格外珍惜,连衣服上的标牌都舍不得撕下来。

  平时,孩子们下课会老老实实呆在教室,围着煤炉烤火取暖。不过,领到新衣服后,孩子们都不肯室了。他们三五个围在一起,好奇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欣赏着五颜六色的新衣服。

  突然,人群中有孩子发出了很大的尖叫声。记者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看他们的神情显得很高兴。一位会汉语的老师和记者说,孩子们惊叫是因为发现小礼物了!在打包读者们捐赠的八成新衣物时,记者曾看到很多“爱心留言”。不过,记者实在没想到,细心的读者竟然在新衣服里也藏了小礼物。

  有个叫尼鲁帕尔的小朋友在口袋里摸到了硬币,有个叫斯比努尔的小朋友在口袋里发现一串刻着平安祈福的手链,还有个叫古米娜尔的小朋友在口袋里摸到了漂亮的小发夹……孩子们用黑乎乎的小手,小心翼翼捧着自己的意外惊喜,互相看着笑着还说着什么,老师说他们比过古尔邦节(当地最盛大的节日)还开心。

  在发放棉袄时,记者一眼就注意到一个小男孩。寒风中,他用双手紧紧地把外套拽在胸前,踮着脚,伸着长长的脖子盯着记者手中的衣服,眼中满是期待。

  记者赶紧给他递上一件新棉袄。“谢谢阿姨!”小男孩汉语说得不是很流利,但还是一个劲在道谢。一位老师和记者说,这个小男孩名叫艾布比拉,今年11岁,上五年级了。他的父母身体都不太好,家中一贫如洗,连一只羊没有(当地一只羊羔已经卖到600元左右)。地里的收成,只能勉强够他们吃,根本就拿不出多余的来卖钱。

  数九寒天,他只穿了一件鸡心领的T恤、一件圆领毛衣,还有那件拉链都坏了的棉袄。因没有围巾、口罩,他的小脸被冻皴了,脸上出现了一条条“萝卜丝”。

  “他的学费和课本费都是全免的。”校长和记者说,农区孩子普遍比较贫困,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上学,政府对他们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像艾布比拉这样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政府每年还会买上面粉和油,给他们送一次温暖。

  每天都吃干馕泡开水的他,心里有一个小小的奢望,就希望一年能多吃几次手抓饭。妈妈做的手抓饭不像人家的里面有一大块肉,她每次都把肉切成小碎片,象征性放几片,可即使这样他最多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

  与其他孩子不同,该校三年级9岁小朋友依尔盘·色地拉拿到棉袄后,没有兴奋地立即穿上身,而是安安静在教室里。

  “小朋友,收到衣服为什么还是不开心?是不是不喜欢这件衣服?”记者担心他不太喜欢新棉袄的款式。在老师的翻译下,依尔盘·色地拉笑着和记者说“很喜欢,很开心”。老师说,依尔盘·色地拉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不久,身体很虚弱。因为做手术欠下一笔债,父母不得不把他的药停了。

  在和老师沟通时,记者还了解到依尔盘·色地拉每天上学、放学,来回要走10公里的路。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体力不支了,他就坐在路边上休息一会。

  “如果能买一辆自行车,让他的爸爸或妈妈每天接送他一下就好了。”老师和记者说,依尔盘·色地拉的家太穷了,自行车对他们而言是“奢侈品”。

  在聊天时,记者还发现他的棉袄短了一大截,但是他的裤子很长,鞋子也很大。原来,那件棉袄是他上一年级时妈妈给他买的,当时穿在身上像大衣。妈妈就喜欢给他买大的,这样就可以多穿几年,裤子和鞋子因为买得太大了,穿了3年竟然还嫌大。

  依尔盘·色地拉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帮父母干农活,不过,懂事的他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照看一下家里养的两只羊。这是他们家最值钱的财产。

  新疆地域辽阔,10所学校分布在喀什和克州两地,非常分散。如果记者一所所挨着分发,可能要十几天时间。如果冰雪封路,可能还要更久。

  喀什和克州团委调动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分头帮记者将这批爱心物资发放到阿图什格达良乡晨报读者天地集团希望小学、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中心小学、乌恰县铁列克乡中心小学、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小学等9所学校。

  记者也与9所学校校长联系上,他们和记者说,物资发放到孩子手上,一定会及时反馈。

  一到乌鲁木齐,我就冻病了。12月23日凌晨,连夜飞到喀什机场,又乘车辗转到克州,好不容易住进一间宾馆,暖气却是坏的。那一夜,同行的都市消费晨报记者——从小在新疆本地长大的郭志勇都冻醒了。她发了几句牢骚,继续睡了。而我这个从小在南方长大的人,只好爬起来把能穿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又戴起围巾才熬到天亮……

  赶往希望小学的路上,也是冰天雪地。一路很冷很艰辛,然而,当另外9所学校的物资全部安排妥当,当亲眼看到亚克阿其克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拿到衣服的欣喜神情,当想到没有辜负广大读者的一片爱心时,我的心中无比温暖。

  这次行程,送去的是温暖,是新疆孩子们实实在在需要的东西。而我所经历的,也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这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与爱同行·衣加衣”,感谢您的参与。快报记者 钟晓敏

  下午两点半,是孩子们吃午饭的时间。孩子们纷纷从书包里,拿出一块块干馕,就着学校提供的开水,有滋有味啃起来。

  食堂里没有装剩菜剩饭的垃圾桶,因没有一个孩子浪费。吃不了的干馕,孩子们会放回书包,带回家晚上继续吃。

  老师和记者说,该校121名学生,父母大都是阿湖乡农民,由于这里山石多、耕地少,农民收入较低,近两年来不少村民改种葡萄,原本打算借此提高收入,但因气候异常,今年葡萄还没有成熟,就被雨水打烂了,批发商一看葡萄长势不好,便没有按约定好的时间来收葡萄,给农民们造成了损失。

  对现代快报读者捐赠来的这批爱心物资,孩子们非常感激。记者离开学校时,孩子们都自发地出来送行,一直送到校门口,边送边说“谢谢”。

  一个叫沙合尔扎提的孩子,还送了一份维语写的感谢信。同行的克州团委工作人员帮记者翻译了出来。

  校长沙依提江也写了一封感谢信,还加盖了学校的印章,让记者转达给现代快报和所有献爱心的读者。

  谢谢江苏人民的关心,你们给我们贫困学生带来了好多衣服,我很感谢。以后,我会好好学习。谢谢江苏人民、谢谢南京人民、谢谢现代快报。

  谢谢你们!江苏离新疆克州阿图什如此遥远,你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给寒风中的孩子们送来了御寒衣物,送来了一份贴心的温暖,为此,我们代表村里2000多户村民和全校教职工,特此道一声感谢,衷心感谢你们!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全校教职工会努力工作,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