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间谍》:间谍行径违背人类道德与人伦准则的绝妙讽刺

时间: 2023-09-24 17:19:54 |   作者: 江南官方体育网站

product description

  间谍这东西,挑战伦理,鄙视道德,扼杀人性,它是人类准则的盲区,所以,它是残酷的,这种残酷,包括对当事人本身,也包括对人类的生存准则这个大概念。

  正是因为间谍行径发起了对人类生存底线的竭泽而渔的挑战,所以,间谍题材也成为艺术作品里考究人性本真的一块魅力永存、屡写屡新的活化石。

  作为当事人来说,间谍身份无疑使其与牺牲挂起钩来,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间谍职业的无视人类道德的空旷区间,又使得人类在一般的情况下被压抑的欲望得以释放,让间谍这一行当充满了诱惑。

  也许,在我们大家常常看到的间谍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性地看到牺牲背景下的人性的展演,而对间谍给予人类的欲望释放所带来的宽广的空间却讳莫如深。

  而希区柯克拍摄于1936年的电影《秘密间谍》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视角,让我们正真看到间谍一职施予人性底线的挑战,以及对人类欲望的释放的可能性。

  《秘密间谍》连同《三十九级台阶》、《擒凶记》是希区柯克在英国拍片期间被称着“间谍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相对于日后他更为知名的间谍题材影片,本片的叙事空间有一些狭小,故事情节像他的间谍类题材影片一样,也缺乏值得推敲的严密逻辑性,但是,它将更大的重心放在了间谍这一职业给予人性道德的瓦解与破碎这一层面上,揭示出我们司空见惯的间谍题材带给我们的新鲜感之外的黑色内质上。

  这使人想到近日正在放映的《1917》,这一部优秀的电影将镜头瞄准了一战战场,撷取了战场上的短暂一瞬。而《秘密间谍》则聚焦了一战的暗战战场,表现了英国间谍受政府委派,来到瑞士,找出德国间谍的行踪,借机除掉他。

  这是电影的大背景。但希区柯克在拍摄间谍题材的时候,总有一种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状况,他似乎并没什么兴趣严谨地表现间谍是如何出神入化地所向披靡的,而是将他的重点,放置在间谍战的边角料的对立冲突上。

  所以,希区柯克的间谍片里面缺乏一种真实感,而只有人的古怪行为在影片里左冲右突,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影片里的主人公来到瑞士,上司还派了一个绰号叫将军的谍报员,配合他的工作。只是谍报员一出场就以他的特异的撩妹风格而贴上了滑稽的标签,影片里他的撩妹手段与007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是一种低端庸俗恶趣的风格。当男主初次在上司的办公室里见到他的时候,就目击了一位女小姑娘不堪他的骚扰,而躲避上楼的一幕搞笑场景。

  当男主来到了瑞士,出人意料地得知,他定好的房间里,已经有一个从天而降的妻子在等待他的时候,能够准确的看出,他是脸露惊喜。

  对于男人来说,这种突袭而至的拉郎配的临时夫人,足以满足他的内心里对浪漫的期待,而电影借此却调侃的是间谍一职对于人心隐秘欲望的迎合。

  当男主听说有一个夫人在卧室里等他,他的表情复杂,但能够准确的看出,他是充满期待的。

  而他的助手、绰号将军的谍报员对分配男主一个如夫人的额外福利,则表现出毫不遮掩的嫉妒与愤怒。

  这个助手怒斥上司为何需要给男主分配一个夫人,而他却是单身汉?为什么这样的好事就没有摊到他?

  希区柯克抓住间谍题材里的临时搭配夫妻这一挑战人类道德的设定,展开了他的幽默恶搞的电影演绎,也形成了整个电影里的搞笑基调。

  相对而言,男主要比他的助手来得理智得多,在助手看来,间谍分配一个夫人,是一次艳遇福利,而男主则强调了安排一个夫人,则不过是为了更好地掩护身份,利于间谍工作。他的道理是,不管是分不分夫人,都是工作需要。

  至少在理性层面上,男主没有忘记一个间谍的职责与使命。后来,他与分配夫人相处的还算融洽,大部分时间,都把精力放在追查对手间谍的身上,随着后来与临时妻子的交往日深,很自然地产生了爱情,最后,他与临时妻子终于名正言顺地相守在一起。

  但这一切依然无法改变间谍工作中突兀地安插一个妻子并加以工作需要的名声所带来的荒诞性。希区柯克延伸了这种荒诞性的一面,从电影的设置来看,英国特工到瑞士去一趟,并没有在战场上刀光剑影那般火爆激烈,看不出安排一个临时妻子的必要性,电影里完全是将这样的设置作为一个噱头来予以调侃性地表现,实质上反映了希区柯克对间谍一职凌驾于道德之上的人类身份异化的深刻的怀疑与质询。

  可以说,《秘密间谍》从另一个层面,让我们正真看到了间谍身份背后的临时配偶关系中的超越人伦道德的敏感部分,这一点,我们在往常情况下是视而不见的。但是,希区柯克能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里就已经收放自如地调侃这种关系中的挑战意味,不能不说《秘密间谍》还是具有某种超前内质与敏感锋芒。

  《秘密间谍》里首先调侃了间谍能挑战人伦道德,接下来,《秘密间谍》继续挑战人类恪守的准则,那就是当暴力成为间谍的完成任务的理由与借口时,杀人便可以逃脱人类戒律的指责。

  《秘密间谍》中,男主来到瑞士,根据上级的任务安排,他前往教堂,与当地的一个为英国服务的双重间谍接头,从而了解德国间谍的具体身份。

  但是当男主与他的助手来到接头地点,发现重要的线人已经被人杀死了。这样,他们来到瑞士的任务线索戛然而止了。

  这时候男主从接头人的手里,拿到了一个钮扣,立刻作出很正常的判断,这个钮扣肯定是那个间谍手上的。

  这种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钮扣是一种没有特质性的衣上饰物,根本不能作为抽丝剥茧、寻找真相的线索。

  但是,电影里的两个英国间谍就是死死地抓住了这唯一留下来的敌手的证物,作为寻找德国间谍的指认物品。

  这种推理实际上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根本不符合推理逻辑。而希区柯克电影里大多数逻辑线,都是这种破绽百出的设置方式。希区柯克电影里从来没有一个像福尔摩斯那般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滴水不漏的逻辑推理,推导出最后的真凶,希区柯克电影只是比划一下逻辑线索,以推进他的故事进展。在《秘密间谍》里,他同样是通过这一种生拉硬扯的逻辑推演,延续了故事的进程。

  但由此也引发出电影里曲意展演出的间谍行当的另一个荒诞,那就是间谍杀人竟然可以名正言顺,不受指责。

  《秘密间谍》里两个其实应该称得上愚蠢间谍的特工,沿着他们的一意孤行的逻辑推演,认为谁的身上,有那颗线人手上的钮扣,就是真正的凶手。

  殊不知,即使对方间谍欲害死线人,也不一定非要亲自出马,怎会是把自己的钮扣留在死者手里?

  但是,两个间谍咬定青山不放松,追着唯一的钮扣线索,寻找真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竟然被他们找到了。在一家赌场里,男主失手将钮扣放到了赌桌上,这颗钮扣引起了众人注意,而正好有一个旅客声称这颗钮扣是他掉的,这样,英国间谍很自然地将凶手的判断放到了这个旅客身上。

  于是,两个英国间谍设下了一个陷阱,诱骗这个旅客来到附近的一座山上,把这个旅客推下了悬崖峭壁。

  如此蠢笨的英国间谍很快得到上司的指令,被告知他们杀死的旅客根本不是那个德国间谍,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辜者。

  在间谍的眼睛里看来,杀人越货是家常便饭,根本用不着有道德性的自责。但是,间谍的临时妻子却陷入了自我责难之中。从影片的交待来看,这个临时充当妻子角色的女间谍,当初是兴致勃勃地加入到这个行当中来的,她认为间谍这一行径“刺激、冒险而又危险”,足以满足她心里对这些元素痴迷的追寻心态,但是当一起错误的杀人案发生在她的身上的时候,她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可见,刺激、冒险、风险这些与间谍相伴共生的情感体验,只能说是一种叶公好龙境遇下的存在,一旦真的来临的时候,根本是心灵没办法承受的重创。

  同时,男主也因自己的失误而自责不已,决定辞职不干,与临时妻子携手归隐江湖,不问是非。

  这对临时搭配的间谍夫妻终于因为间谍生涯中的天授神予的杀人特权而导致的滥杀无辜开始幡然醒悟,后悔不迭。由此,他们最终的选择,是推翻了间谍身上的神圣与高大上意味。《秘密间谍》这一部优秀的电影恰恰是通过间谍遭遇到的匪夷所思的人伦与道德边缘地带的灰色尴尬,而重新审视间谍一职所蕴含着的恶之花,可以说,《秘密间谍》是对间谍行当的一次不通融的画皮揭开。

  《秘密间谍》作为希区柯克在英国拍摄的间谍三部曲的终结篇,能够准确的看出,他在这一部优秀的电影里对间谍行径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整个电影里融入了对间谍使命的后现代解构讽喻,洞见的恰恰是间谍生涯对人类生存的负能量伤害。可以说,《秘密间谍》宣告了间谍题材的卑鄙内质,揭露了间谍一职的违背人类道德与人伦天理的可耻本质。

  日后,希区柯克在他的间谍题材电影中,大多数设定都是让一个无辜者卷入到间谍案件之中的艰难求生,折射出的恰恰是烛影斧光的间谍组织背后的失去人性的阴影面,比如《西北偏北》中男主角无意中卷入了一起间谍案件,但他之所以涉入其中,正是因为特工部门伪造了一个不存在的间谍,而他无意中正好吻合了这个间谍的条件,而特工部门明明知道他是一个无辜者,但是为了不惊动敌手,而有意让无辜者越陷越深。在《美人计》里我们同样看到特工部门通过男色效应,让一个无辜的姑娘甘当间谍,用她的美色去窃取情报。本质上,希区柯克间谍题材电影里,都沿袭着《秘密间谍》里对间谍行当的批判锋芒,不断重复地揭示出“用间”背后的荒诞与荒唐。

  从这个意义上讲,《秘密间谍》虽然作为希区柯克的早期电影,有着简陋与简单的局限性,但它对后来希区柯克演绎得风生水起的间谍类题材电影的调门确立却不可小觑。

  《秘密间谍》里的男主虽然组织上派了一个临时夫人给他,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花心的人。而有意思的是,他的临时夫人,却并不安于工作,一直招蜂惹蝶,严格的意义上讲,她并不是一个合适的谍工人员,因为她在男主外出从事公务的时候,她也始终没闲着,想方设法去结识男性,打发时光。

  男主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是她正在浴室里沐浴,而坐在正厅里的却是一个陌生男人,而正是这个与临时夫人过从甚密的花花公子,最终揭示出是真正的德国间谍。

  但是,查找到这个花花公子身份的,却不是男主,而是他的那个专业特色是撩妹高手的助手。

  这样电影里便形成了一个有趣的设定,正襟危坐的男主角受命挑起大梁,但是,最终真正找到德国间谍,恰恰是他的那个招摇过市的临时夫人,和那个到处撩妹的助手。

  这个反转是男主的撩妹助手首先引发的。他四处搭讪,到处撩妹,果然能够有意外所得。他从结识的一个年轻姑娘那里,了解到当地有一座巧克力工厂,正是德国人传送情报的重要枢纽,于是在这个姑娘及她的男朋友的帮助下,从这个工厂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情报上明白无误地指证了真正的德国间谍,正是男主临时夫人结识的那个花花公子。

  电影里的这个巧克力工厂是如何运作的?希区柯克再次语蔫不详,其实这种故事情节进展绝对没什么逻辑性,但是电影本身又需要演绎下去,便用这种匪夷所思的获得情报来勾连起情节的发展。

  电影真凶就是如此地弹跳出来,进入男主的视线,而这时候,临时夫人却被花花公子的帅气外表吸引,背叛了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竟然意图与花花公子一起相携远行。在火车上,她如同《色戒》里的女特工一样,站到德国间谍的一边,若不是火车遭遇空袭,那么英国间谍阵营很可能要被从内部攻破。

  因此,《秘密间谍》里的人物设置在当时公映时就受到了人们的指责,尤其是影片里的女间谍完全缺乏一个从事这个行当的基本素质,到拈花惹草,抛头露面,还与她的对手调情共欢,甚至意气用事,放弃了自己的使命职责,宁愿站到对手身边去,制造了电影里最大的一个情节反转。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这未尝不是希区柯克对间谍行当的又一种深刻揭示。影片里的间谍没有一个是合格的。男主优柔寡断,判断失误,两个助手,把间谍行动当成儿戏,处处留情,到处显摆,但正是这两个人的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无意中把真凶给找出来,并且铆上了,意外地完成了使命。

  因此,《秘密间谍》整个电影看下来,就是一个对间谍生涯讽喻的闹剧,把间谍题材高大上的外衣给扯下来了,揭开它的内质里的败絮性质。影片里的男主人公正二八以地寻找敌手,却害了无辜,而漫不经心的两个助手,却瞎猫撞上死老鼠地撞出了真凶,完成了任务,这不是对间谍使命的极大讽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