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研学2019年寒假11城市32个值得亲子参观的好展览 京津冀苏皖辽粤浙沪渝陕

时间: 2023-08-18 10:51:53 |   作者: 腰带

product description

  原标题:博物馆研学2019年寒假11城市32个值得亲子参观的好展览 京津冀苏皖辽粤浙沪渝陕

  国内5000多家博物馆中,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以及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都是很值得持续关注,并且反复带着孩子去参观、研学的博物馆。

  就我搜集的这些精彩展览信息来看,北京的真多啊,就一个一个地看起来吧。我家今年春节登山第十年,计划去安徽九华山,路途中计划南京/宣城、济宁/济南停留,故这几个城市博物馆也关注。

  北京好展多,那就得抓紧看哪~这不,刚放假,我们就去了首博,看了两个展览——

  《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展以17世纪下半叶为时间线索,以“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为背景,展现了西里西亚地区巴洛克艺术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复苏。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6幅油画和11幅版画组成。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展览最具观赏性的,展示了两位“西里西亚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画家米夏埃尔·威尔曼和雕塑家马蒂亚·施坦因尔的30件作品。第三部分展现了西里西亚市民生活的重建和经济的复苏。

  前言以“重生”两个汉字为背景板,我一点儿也没有看出来,还是女儿瞅明白了,告诉我,我就回头再仔细瞅了瞅。

  展厅里挂了好几幅画,但是就是喜欢这一副,图画里的人的穿着和气质,一看就是贵族;左边汉斯•恩斯特华贵时尚的奶白色金色锦缎上衣点缀着钻石纽扣,夸张的灯笼袖配上黑色缎带和金色首饰,手中拿着装饰有钻石花卉和红绿色长羽毛的宽沿黑色帽子,莱茵格雷夫型朱红色马裤镶有银色花边。他还穿着带马刺的靴子佩戴着长剑,表明了他骑兵尉官的身份。

  他的妻子以一种高贵的方式凸显出她高腰厚褶的裙子。她身着昂贵的奶白色和金色锦缎长礼服,搭配红色蝴蝶结图案和白色蕾丝领,配套的小巧手套、珍珠和玛瑙珠宝首饰与礼服相得益彰。精致的手套是地位的证明,即使不戴上也要显示出来。她的发型前部竖直,两耳处对称,后部则梳成发髻,另外,亮出前额带有卷发的发型在当时十分流行。她左手中的柠檬象征着生命和忠诚的爱情。

  汉斯•恩斯特脚上的高跟鞋很是别致,特意查了一下,高跟鞋也是贵族的象征呢,不过高跟鞋进化到现在,已远不是汉斯•恩斯特脚上的模样了,所以才会觉得惊讶吧~~

  大厅中有个制景,是可以坐一坐的,我也坐了,儿女一边一个,得意洋洋啊---对了儿子今天出门前量身高,已经184公分啦。

  他是弗罗茨瓦夫一位富裕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律师和发明家。他与妻子一起继承了弗罗茨瓦夫市劳伦提乌斯•舒尔茨的一座16世纪庄园的一部分,这座庄园以其种植的众多奇花异草、收藏的艺术品和奇珍异宝而闻名。沙施密特在庄园里安装了各种会忽然喷水的装置,一博参观者一笑。这些奇思妙想引得人们争相拜访,表明了巴洛克时代人们的猎奇心态。

  沙施密特为自己的画像也做了设计---这幅画作背后附有一个时钟装置,人物的眼珠可以左右移动,好像他的目光可以追随着观者一样。

  在圣经中大天使米迦勒(或天使长)是众天使之首。米迦勒经常身着甲胄铁翼,以一种与化身为巨龙的撒旦搏斗的形象出现。米迦勒也会出现在最后的审判中,他手持天秤,衡量死者生前的善恶。这座雕塑来自卢比昂日修道院中圣詹姆斯教堂的主祭坛。米迦勒身着铠甲,原本握在手中的火焰之剑已经丢失了。此雕像动感极强,扭曲的身躯和被风吹起的衣物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展览看完了,对巴洛克其实还是不那么清楚,我们参观的时候,适逢讲解志愿者考核,老师似乎对义务讲解员所讲的不甚满意,每一处都要讲解一番,我也就跟着蹭听。最重要的一条我非常赞同,不要一上来就讲具体的展品和细节,要让大家对“巴洛克”、对“西里西亚”知道才行。

  尽管我对巴洛克、西里西亚都知道,但是在专业展前也是串联不起来,那就搜索吧~~各位家长,最好去之前做好功课哈

  我们计划要看的老舍主题画展,就在西里西亚出口左边,中间隔了一个围挡,我们就想当然地去三楼临展去了——然后饶了一圈再下来

  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画展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展览集中展示了以老舍先生笔下人物和市井民情为灵感创作的艺术作品,将经过层层筛选的七十幅左右国画、油画、素描等作品进行展出。包括蒋兆和先生画的老舍像、盛锡珊先生的北京市井风情系列作品,其中漫画家李滨声、国画家李燕、北京人艺已故老艺术家牛星丽等的画作首次集中呈现。

  儿子的学校很看重老舍作品的研学,他还参加了学校的北京曲剧社,整个初一都在社团里学习、排练《四世同堂》,并在元旦前进行了演出。

  另外,我也精选了长沙、重庆、广州、杭州、合肥、南京、宁波、上海、石家庄、天津、西安等城市的博物馆展览,方便各位选择、安排。

  文物展览位于午门正楼和东西雁翅楼展厅,共展出文物885件(套)。展览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主题,全方面展现清代宫廷过年习俗。展览虽选择清朝作为宫廷春节文化的展览时段,但其内容仍是中华民族历代相继的礼俗。本次展览除了占用面积最大的午门展厅,还将紫禁城整个开放区域打造成春节文化的展场。

  立天灯、万寿灯曾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后要动用8000多人次。

  通过故宫研究人员的努力,不但在文献中查出天灯、万寿灯的使用方式、历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详细尺寸,更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灯身模型、灯联小样和灯杆原件,成功复原出来,将重新竖立在乾清宫和皇极殿的台基上下。

  2019年1月28日(农历小年)至2019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期间,故宫慈宁宫花园、慈宁门外广场,还将迎来一场“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

  为纪念中法建交55周年的特别展览,展出15位法国顶级手工艺大师和11位中国国家级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知名艺术家参与180余件(套)手工艺杰作。

  展览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具象阐释中法当代“匠人精神”。本次展览所邀请的艺术家,他们的技艺或源于家族传承,或师从名门,都有着数十年的积累和磨砺,承得技艺精髓。而与此同时又都以其大胆创新而成为各自领域的时代翘楚,他们的作品或于工艺、或于形制、或于材料,自觉融入当代的气息,因此既具有传统的根基,又带有当代的审美,由此呈现传统手工艺的当代活性。

  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以中法手工艺术家作品共存一个空间的展陈形式,分置于各单元之中,为对话营造空间:

  第一单元为“大美日常”。此次展览中能够正常的看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大师的双手赋予他们生命,使之摇身一变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甘而可、克里斯蒂安•博内特、罗兰•达拉斯佩和塞尔吉•阿莫鲁索以使用贵重材料(如漆、银、玳瑁和稀有皮革)闻名,他们熟知这些材料的特性。大师们缩小了艺术与工艺品之间的界限,创作独树一帜的作品,突出个性特点的同时注重实用功能。

  第二单元为“重塑空间”。这些大师级工匠打破了艺术品与功能性物品之间的藩篱,创造出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新领域。结合丰富的材料和形状的复杂性,他们一再地推后自己的作品与雕塑之间的界线。他们以天赋和灵巧演绎出最意想不到的命题,创造充满想象的物件。

  第三单元“对话五行”。除去对技术的娴熟掌握和对介质的深入了解外,大师们还与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建立了有启发性的对话:水与雨;气和风;火与太阳;大地和粘土。他们谦卑地观察自然,试验不同工艺,尝试他人未尝之事;他们自己发明工具,逐渐完备,并摧毁那些未达到顶配水平的作品。他们任何一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努力重现神话,正如尚•吉雷和吴兴乾对建盏那由空气、石头和水幻化出的神秘釉色的孜孜以求。

  第四单元“造法自然”。自然是许多精美工艺品的核心,也是无论羽毛、皮革雕塑家、稻草镶嵌艺术家,或者木制家具大师作品中最重要的灵感来源。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他们创造了一个充满魅力、情感和幻想的世界。

  第五单元“平面洞天”。此次展览揭示了手工艺的无限多样性,与此同时,我们也有趣地发现技术和材料在不同艺术品身上产生的相互辉映。在此单元中,大师们以不同的方式和视角赋予雕刻、印刷以新的生命。从浮雕纸张到照片凹版术,从纹章雕刻到手工墙纸,从木版水印到传拓,艺术家们正在重新审视古老的技术,将它们应用于新的主张,在全新的纬度中,为参观者提供新的艺术体验。

  展出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200件(套)藏品和1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这些藏品在时间上,上起公元前2000年,下至公元8世纪;按照展品所属地域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伟大的海”——文明交汇的地中海、“四方之王”——两河流域与伊朗地区、宙斯·佛陀——文明交融的中亚与印度、东土惊鸿——丝路东端的景象。

  展览不仅全景式展现了丝绸之路近三千年的历史面貌,而且深刻揭示了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本质,昭示了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最终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路径。

  作为河北博物院的重磅常设展,满城汉墓文物常年“养在深闺”,轻易不外借。不过今年不一样,时值满城汉墓发掘50周年,我们把其中最精美的文物“请”到了国博做客,共计149套722件。

  展览来自沈阳博物院直属机构沈阳故宫博物馆和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00余件(套)辽金时期文物,不仅有鸡冠壶、三彩盘等生活用瓷,还有花纹精美的铜镜、可爱有趣的冮官屯玩具瓷、优美精致的高丽青瓷等,小到一只银耳环,大到佛教造像、经幢,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水陆画是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佛教史、儒释道三教融合、民俗信仰、服饰变迁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甘肃河西地区水陆画,上承敦煌艺术,被称作“可移动的壁画”,无论从数量、规模、内涵还是研究价值来看,都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次展览的是甘肃文博机构珍藏的河西地区明清时期水陆画精品,其绘制精美、色彩鲜艳、内容多样,有着非常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展览还对水陆法会的起源与发展、仪式与类型、内容与表现形式、艺术特征与宗教思想等作了详细介绍。透过这些精美的画卷,观众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民间工笔重彩的艺术殿堂、民众奇幻瑰丽的信仰世界。

  展览精选了中国民族图书馆馆藏少数民族古籍中有代表性的珍贵原件及复制本,多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品,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包括汉文、蒙古文、藏文、东巴文、彝文、西夏文、察合台文、满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朝鲜文等13种文字的古籍近百册(件),拓片2幅。

  此次展览的231件(套)展品全部来自阿富汗的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贝格拉姆四大考古遗址,是深藏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珍宝。

  此次展览展出120 件(套)宋代名门望族、明代王公贵族及开国功臣的家族墓中出土的精品文物,从妇女饰物、日常用器,到文人清玩、陈设摆件,极尽奢华。

  此次展览的展陈面积约为2000平米,共展出文物503件(套),其中,简牍366件,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展出的简牍精品。

  此次展览来自渝台两地的58位艺术家,以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为主题而对应创作的书画等艺术作品共计71件组,有关余光中先生艺术人生的访谈片和诗歌朗诵视频,都将在展览中为您一一呈现 。

  尼罗河畔,金字塔巍然屹立,木乃伊千年不朽,象形文字神秘奇特……古埃及文明至今仍以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老的遗迹绽放着闪耀的光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之着迷。

  2018年底,144件/套、共计235件精彩的古埃及文物将亮相广东省博物馆,为我们展现古埃及社会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丧葬文化。这些意义非凡的展品全部来自拥有世界第二大埃及文物馆藏量、世界最早成立的埃及博物馆——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包括:珍贵的木乃伊和石棺,神秘的亡灵书和护身符,庄严的神像和石碑,精美的红玉髓项链和植物纤维凉鞋,等等,时间跨越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长达3000余年。它们承载着古埃及人对生命的歌颂,对神灵的尊崇,对死亡的无畏,对来世永生的期盼。就让我们开启一次难忘的古埃及文明探寻之旅,一起来领略古埃及这个众神护佑的国度曾经谱写的不朽传说。

  唐代(618—907)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在隋代一统天下的基础上,唐朝建立后的一百多年间,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两个治世,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强盛、对外交流最频繁的泱泱大国。其文物之美、乐舞之盛、文化之多元、制度之新变,是前代所不能够比拟的。这些载于史册的溢美之词也得到考古资料的证实。

  本次展览以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围绕盛唐时期的风俗生活、文人雅事、社会制度等方面,分为“风”、“雅”、“颂”三个篇章,展出唐女史上官婉儿、宦官高力士、“让皇帝”李宪、宗室女李倕、丞相韩休、张九龄等人的相关文物163件(套)。邀您一同去探寻那个千年前的人文盛世。

  “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特展,以中国境内十四个省市区出土的十六国至宋初吴越国时期的金铜造像为重点,意在展示两千年来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佛教的基本面貌以及浙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展览分序厅、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尾厅五个部分,以时代为序,重点从“十六国至隋代”“大一统的唐代”“五代时期”三个历史时期梳理汉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时代特色与发展脉络。特别难得的是,本次展览首次将零散分布在全国文博单位的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集结到浙江省博物馆作整体展示,展品精品纷呈,几乎囊括了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金铜造像,包括众多纪年造像。

  此次展览以安徽省博物馆联盟为依托,从安徽博物院等6家文博单位中精心遴选出各类香具、沉香雕件、书画作品等95件与香文化相关的展品,通过对香具的展示、香文化在宗教信仰、世俗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的阐释,打造出一个视觉、嗅觉、听觉皆备的沉浸式展览,使观众在展览中感受古人的用香生活,增长知识、愉悦心情。本次展览本着弘扬中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宗旨,将为置身喧嚣忙碌中的观众开辟了一方修身、修心的净土。

  这个展会同时也是为了迎接农历猪年新春举办的开幕。藏猪文化展届时将会展出历代各类猪题材文物80多件(套),包括陶塑、玉器、书画等。

  展会还会向大众普及跟猪相关的古代农耕文明、传统猪生肖文化与习俗。展会现场展出6000年前出土的萌萌哒猪形陶罐,2000多岁的连着“卫生间”的东汉陶猪圈,体态浑圆温润的六朝滑石猪。

  跟猪有关的历史文物这次一次性向大众展出,憨态可掬的猪文物一定会让你喜开眉梢。在展厅之中,还能够见着生肖猪年的邮票,时间跨度大,品种丰富。

  此次展览展出68件展品均是文艺复兴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及其追随者的作品,其中27件是三杰本人的作品,41件是追随者的作品,所谓追随者是指“三杰”的学生及同时期受“三杰”艺术影响的艺术家。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一个时代,既有长时间的南北割据、频繁的政权更迭,又有活跃的文化交流、广泛的民族交融。这就是——两晋南北朝时代,虽然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名士们率直任诞、清俊通脱。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南京博物院即将用一个展览带您走近他,让两晋南北朝遥远的背影渐渐清晰。

  在中国木构的发展过程中,木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木匠最早被称为“木工”,为《礼记·曲礼下》中记载的“六工”之一,之后也出现“梓人”、“梓匠”等称呼。木匠是旧时中国最为普遍、最为传统的工匠种类之一,也是三百六十行中的重要行当。他们发明和发展了各种木作工具,创造了各种精巧的木构作法,是中国灿烂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缔造者之一。而这些木作工具和木构作法更是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本次展览包含了榫卯结构、京作家具、徽派建筑、鲁班传说、《营造法式》等多种内容,从木作工艺的起源到发展,木匠流派的诞生和演变等等一系列知识点,带领大家走进古代工艺的世界,体会民间传统文化之美。

  本次展览展出的藏品来自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正是由于文旺阁的精心收集和谨慎保管,才留住了这一份文化遗产。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先生本身就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木匠,从喜爱中国木建筑和家具到收藏,继而进入到研究整理,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老祖宗流传下的手艺传承下去。

  在农历乙亥新年来临之际,上海博物馆将首次举办新年展览,在上博大堂展出馆藏文物青铜猪卣。

  猪在中国有近万年的驯化历史,既是传统的六畜之一,又是十二生肖的最后一个动物,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展出的这件珍贵青铜器颇具传奇经历,上世纪60年代上博专家从金属冶炼厂征集到一件残缺的猪形卣,经过数十年的精心修复,结合传统修复技术和3D打印科技,终于使之成为一件完整的青铜器。这是上博首次展出这件商代晚期的青铜猪卣,凭借圆滚滚的造型、复杂精美的青铜纹饰,它也许会成为今年上博的“新晋网红”。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这件青铜猪卣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虽然体积很小,但是精美异常。他们也是初次尝试把猪年作为“新年展览”的开端,以后可能会作为惯例,每年新年展示相对应的馆藏生肖文物

  辐射了尽可能多的时代与工艺,是上博首次系统、完整地展出馆藏漆器。共遴选上博馆藏历代漆器200余件,并借展了浙江省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等单位若干重要的出土漆器珍品。走进本次特展,你将翻开一本简明的漆工艺百科全书,欣赏一部直观的漆器艺术史。以工艺为纲,以时间为序,欢迎来到中国漆器“千文万华”的魅力世界。

  本次展览是我国博物馆界首次以“航海科技”为主题,用文物展览的方式,对中国古代航海科技进行直观、生动、立体的展示。。展览汇聚了我馆藏品100余件/套,以及5个互动项目,通过橹、舵、帆、锚、榫钉、艌缝、水密隔舱、逆风调戗、陆标导航、牵星过洋、指南针、航海图等内容,讲好中国航海故事、增强航海科技自信、助推航海文化复兴。

  展览甄选285件/组养心殿内重要文物和陈设等皇室用器,带着它们背后的故事踏出“宫外”,以原状陈列的方式来到沈阳,走入辽沈公众的视野!

  辽博的书画国宝那是杠杠滴,寒假期间还有“中国古代书法展(第二期)”和中国古代经典绘画摹本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35件手卷作品,通过择选部分宋、明画作原件与当代名家摹本对照展出的方式,令观众在体会传世经典画作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当代名家对经典绘画审美的深刻认知和传统绘画技法的独到解读。

  此次展览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113件(套),包括绘画51件,书法50件,文房12件(套)。展览包括“文人画”和“名家书”两部分。

  此展览以帕埃斯图姆的地下考古发掘成果为切入点,撷取10余个墓葬,近10年的最新发掘成果,百余件(套)精美文物,通过“多元汇聚——地中海古城帕埃斯图姆”、“ 地下之旅——帕埃斯图姆的彩绘墓葬”、“往日重现——帕埃斯图姆的社会风貌”三部分,配以“跳水者之墓”的场景复原,为观众呈现了2000余年前帕埃斯图姆的城市、历史、文化、艺术与生活,展现了“大希腊”时代多民族碰撞与交融下所形成的独特文明。

  此次展览分为七大板块:原大洞窟复制、高保真壁画精品、彩塑三维重建艺术复原、遗产地实景远程传输、多媒体展演、分层壁画立体呈现、交互体验。展览基于敦煌石窟学术研究,利用敦煌研究院近30年积累的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通过科技与艺术深入融合的手段,动静结合、虚实相宜的全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方式,带给观众朋友可感、可视、可听、可触的观展体验。

  展览从颐和园中遴选105件(套)中外艺术精品,包括清光绪“储秀宫制”款朱彩淡描九龙瓷盘、清光绪池莲红玛瑙水洗、法国十九世纪灯塔式风雨寒暑表、清透雕螭龙纹紫檀有束腰六方凳等珍贵文物,以期让观众了解百年前的宫廷文化以及西方物质文明对宫廷生活的影响。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季特展”自2018年2月16日开展至今,其“赏延素心—书画修复展”、“削木为鐻—木器家具修复展”、“孰制匠之—三维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毕智穷工—陶瓷文物修复展”等四个展览已相继圆满结束。第五季“丹青焕彩——唐墓壁画修复展”将于2019年1月8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厅地下层正式开展,展期三个月。

  由于历史上西里西亚地区政权更迭频繁,形成了复杂的精英阶层。在17世纪,世俗权力与宗教势力中的新旧贵族,以及刚刚崛起的新兴市民阶层等各种力量在该地区角逐。

  从10世纪西里西亚被并入统一的波兰王国起,皮亚斯特家族就统治这一地区。即使在被划入波西米亚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版图之后,在很大程度上,皮亚斯特公爵们依然保留了很多特权,直接管辖着西里西亚。在随之而来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及战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逐步加强了对这里的直接统治,皇帝的代理人及其派遣的司库等政府人员间接代替皇帝行使权力,执行皇帝推行的政策,因此他们也是一方重要的势力。精英阶层中还有一类是新教贵族,他们大多来自德意志地区。早在波兰王国封建割据时期(约12-14世纪),就有很多移民不断从那里迁居西里西亚。

  16世纪,随着宗教改革的发展,西里西亚地区改宗新教的比例慢慢的升高,愈多德意志新教贵族来到西里西亚。此外,天主教神职人员也在精英中占有主体地位,除了已经扎根西里西亚的西多会修道院势力外,三十年战争后,罗马教廷派往各地的耶稣会神职人员也成为精英阶层中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一股新崛起的势力是新兴的市民阶层,他们虽然在皇权专制统治下很难提高社会地位,但他们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通过创造和积累财富,同样赢得了左右政局的力量。

  在意大利,巴洛克艺术起源于16世纪中叶,兴盛于整个17世纪。相比之下,西里西亚的巴洛克时代晚了将近1个世纪。其根本原因是沦为“三十年战争”主战场的西里西亚遭受了重创,城市破败、民生凋敝,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然而也正是这一场战争的结果,让曾经新教占主导的西里西亚地区重新再回到天主教教会的控制之下。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中欧地区两个重要的巴洛克艺术中心——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波西米亚的布拉格,那里是信奉天主教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世袭领地。

  在战后百废待兴的城市建设中,西里西亚迎来了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当推崇张扬、惊艳和激情的巴洛克艺术的天主教代替了崇尚简朴和简约的新教,曾经默默无闻的西里西亚艺术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画家米夏埃尔•威尔曼的画,没看的太懂,不过雕塑家马蒂亚斯•施坦因尔的雕塑,给人的视觉上的冲击还是挺大的。

  来自卢比昂日修道院教堂的马蒂亚斯•施坦因尔的雕塑作品,天使唱诗班座椅,贝壳形图案和茛苕叶形图案装饰,还有热闹可爱的演奏各种乐器的小天使和大天使,组成了一个天堂管弦乐队。

  想象一下,当教堂里唱诗班歌声响起,大小天使环绕,该是多么祥和的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多么美好的向往~~

  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起因于宗教矛盾,继而演变成席卷整个欧洲的争霸之战,对整个德意志地区,包括西里西亚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伴随着战后西里西亚各个城市经济的复苏,城市中产在这一时期兴起,既有行会工匠、小企业主,也包括医生、政府公职人员等。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他们成为能够左右城市发展的新兴市民阶层,也是巴洛克时代的经典人物——他们崇尚勤劳的工作,也追求富庶的生活;注重教育且善于思考。尽管深深体会到瘟疫、战争、自然与人为的灾难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但他们依旧热情参加创造社会价值,享受着社会生活的美好,并期待着为他人所铭记。

  正如展览里呈现的这些巴洛克风格和样式的金属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艺和他们的财富,也是他们为这样一个世界留下的印记。此外,这些酒杯、银器、迎客杯和武器等,都是西里西亚引以为傲的手工艺品代表,大量出口到东欧和西欧。手工匠人们因其过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而受到赞誉,激发着他们发挥艺术技巧和富有创造的想象力。这是一个巴洛克的世界——一个由人所创,为人所用的世界。

  西里西亚,是历史上中欧的一个地区。今天这一区域的大部分位于波兰西南部,很小一部分在现今捷克共和国和德国境内。历史上中欧地区政权林立,战争频繁,地理政治学十分复杂。西里西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使之成为地区强权争夺之地,导致了其边界变化、政权更迭不断。从公元9世纪到18世纪,西里西亚先后为大摩拉维亚、波西米亚、波兰王国、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普鲁士等政权所统辖,并由此带来了多民族的交流和文化艺术的融合。

  巴洛克时期是西里西亚重新焕发生机的历史阶段。当1 7世纪最残酷的“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西里西亚迎来了一次“重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宗教的变革带来了艺术上的繁荣;而艺术的繁荣,也促进这一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这个展览将带领我们走进这段历史,走进艺术家的内心,走进人们的生活。

  巴洛克(Baroque),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圆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状怪异的珍珠。而在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在法语中,Baroque成为形容词,有俗丽凌乱之意。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它在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发起的,在17世纪的欧洲普遍盛行,是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巴洛克时期在18世纪随着它的独特风格转变为洛可可(Rococo)式风格而告结束。

  如此来说,巴洛克曾经是西方艺术史上“离经叛道”的存在,经过时间的冲刷,如今也成为西方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这场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这场战争使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阵亡。

  最近,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研学旅行,我非常赞成,我们一家也很早开始践行。我的理念是先从家乡开始,然后是国内---一定要懂中国,最后是四海漫游,乃至宇宙天际哈

  截止2018年底,我们一家已经去过全国134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中的81座啦!去过130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的81座----哎呀妈呀,这俩数字相同的--九九八十一哈

  《陪你走过千山万水》中介绍了36条线条国内游学线路,在我的育儿书《陪孩子走过千山万水》中都有介绍;近期在写一本博物馆研学的书,正在收尾,希望能早日出版,给更多家庭提供慢家的经验和教训。